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海洋气象团队成立于2005年,由最初的固定成员2人发展到目前的7人。2009 年3 月25 日,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一起正式成立了“海洋气象联合开放实验室(the Joint Open Llaboratory of Marine Meteorology, JOLMM)”,海洋气象团队是其中主要的核心力量之一。
团队的总体定位:
海洋气象团队是中国气象局海洋气象发展战略的先锋,同时作为华南地区海洋气象方面的主要科研力量,主要以华南地区海洋灾害性天气为研究对象,通过加强针对华南海岸带地区气象灾害的监测与观测,深入进行各种海洋灾害性天气的演变过程和形成机制的分析研究,不断提高各种海洋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能力。
团队的研究方向:
基于华南海岸带灾害的特点和防灾减灾需要,海洋气象团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海洋气象观测技术研究;
2) 海洋气象灾害(如台风及其衍生灾害、海雾、海浪、风暴潮增水等)监测、预警预报方法研究;
3) 海岸带边界层特征及海-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从海洋团队成立以来,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行业专项、中国气象局专项、中国气象局业务建设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攻关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1项。
近年来主持或作为主要承担单位组织实施了5次较大型的野外观测试验,主要包括针对海雾、台风、雷电等特殊天气过程的边界层和针对不同天气背景下海-陆-气界面通量的观测试验。通过实施这些野外观测试验,培养了海洋气象方面的观测人才,使团队成员具有了在复杂天气条件下实施大气边界层观测试验的能力。目前海洋气象团队还同时负责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茂名博贺海洋气象科学试验基地(Scientific Experiment Base on Marine Meteorology at Bohe)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近年来建立了海洋气象数值预报系统,并正在业务预报中发挥作用。海洋气象数值预报系统可以提供海洋环流、海温、海面风、海浪、风暴潮增水等预报产品。建立的海雾MOS和决策树预报方法将计划投入业务试运行。
近年来在台风重定位初始化技术、台风过程中海气相互作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在海雾边界层、微物理结构以及华南暖海雾生成机制等方面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