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季风研究的阶段

现代中国季风的研究始于30年代,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整个时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50年代以前),主要是依据地面观测和稀少的高空探测研究了季风的雨量与地面气流的分布特征,其代表性工作是竺可祯的"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等经典性论文。他在这篇论文中阐述了7个问题,涉及到中国古代关于季风的记载,季风的成因,印度季风及其与中国季风之异同以及季风与中国季风降水和旱涝的关系。

第二阶段(50-70年代中期)的研究是将季风区中的地面系统与高空环流联系起来,对东亚季风气候特征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同时对东亚的大型环流进行了分析,如青藏高原的分支和阻挡作用,热源热汇的分布特征,季节的突变,梅雨的形成等研究对认识东亚季风也有重要意义。

第三阶段是在70年代以后到80年代末。这个时期气象科学在世界上进入"试验"阶段,诊断分析,数值模拟和近代探测技术相结合,对全球大气过程或一定地区的特殊过程进行"试验"研究。为了配合第一次全球大气观测试验(FGGE)计划中的季风试验(MONEX),中国在1979年夏天进行了第一次青藏高原试验,取得了宝贵的资料。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人们对季风和东亚大气环流的性质与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发现了许多新事实。

第四阶段从9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家在东亚季风领域所取得的大量成果,对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研究力量有明显增强,科技手段有明显改善,中国已经开始组织国际上地区性季风科学研究计划或科学实验,通过这些研究计划,将会对东亚季风有更深的认识。